【靈樞理法】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了《靈樞經》是如何以靈敏的心、簡單的思維真實看清人體各種病態下的內在氣血偏傾,以及如何找到關鍵樞紐用微針輕輕撥動,以祛除疾病恢復人體生機的過程。 全書共分六章,即小針之要、經脈為始、能知《終始》、明於《本輸》、明於調氣、通調營衛,重點闡釋了陰陽六經學說,並以針灸臨床為例,闡釋了《靈樞經》的醫道原理和具體操作。 書中不僅將《靈樞經》的針灸體系做了深入淺出的梳理,還將各種複雜的概念力求解釋清楚,內容極具實用性,能够高效指導臨床,以幫助中醫學子深入學習經典,適合中醫院校學生、中醫愛好者閱讀。
作者簡介
山東中醫藥大學《傷寒論》專業碩士。 現任河南中醫藥大學張仲景傳承創新中心講師,每週在校內舉辦仲景大講堂和經方論壇講座。
目錄
——————————————–
【仲景理法】
編輯推薦
天地有天地之紋理,此理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詳備於《內經》,妙用於《傷寒》,學醫者未有不讀經而能明此理者也。 人之所以得病者,皆因飲食起居背於此理,中醫之所以能愈病者,皆在於體察此理,順之以使人體歸正。 此理至簡至真,學之樂趣無窮,習之每獲驚喜,不學則不知其樂,不樂則非此明理之學,所以學醫苦者,皆因經典之理不明也。 學習經典,體會經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愈學愈美,愈學愈樂。 唯願與志於大醫之學子,分享經典之樂。
內容簡介
本書為《撥開迷霧學中醫》系列圖書作者王偉的*力作,還原了張仲景的診療思路,將其理法與臨床診療做了深度闡釋,尤其是獨創性地以“人迎氣口脈法”進行六經定位,並通過形、色、脈、證以驗證,使得臨床診斷精准明確,使得張仲景的每個方劑在應用時都有了“明確方向”。 本書還明確提出“髒、腑、經、絡”的辨證層次,尤其對有些醫師容易忽略的臟腑病、絡脈病進行了諸多獨創性的闡釋與分析,掃除了一些臨床“百思難得其解”的盲區。 作者宣導並力行:保持恬淡虛無狀態,真實體會經典,享受閱讀經典,探究還原中醫真相。 本書適合廣大中醫院校師生、中醫臨床工作者、中醫愛好者閱讀參攷。
作者簡介
王偉,山東中醫藥大學畢業,2010年獲得《傷寒論》專業碩士學位。 現任河南中醫藥大學張仲景傳承創新中心教師,每週在河南中醫藥大學舉辦仲景大講堂與經方論壇系列講座,教授學生回歸至簡至真的中醫經典思維,已經培養出一大批臨床療效顯著的青年中醫。
目錄
——————————————–
【撥開迷霧學中醫重歸中醫經典思維】
內容簡介
中醫治病幾千年來一直沿用一個規律,這個規律就是天地間四時五運流轉的規律,在人體就是六經陰陽傳遍規律,這個規律古人稱之為“道”。 這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至簡至真,“道”的本體與“道”在針刺上的應用詳細記錄於《黃帝內經》的各篇章裏,《神農本草經》則詳細記述了“道”在中藥上的應用,張仲景《傷寒論》詳細講述了“道”在湯液治病上的應用。 本書帶領讀者,撥開思維中的迷霧,學習中醫經典智慧,領會經典所傳載的天地之道,學習*直接有效的六經脈證與《靈樞》針刺,找到天地智慧所帶來的如大醉初醒般目明心開的感覺,找到至簡至真的天地之道。
作者簡介
王偉,山東中醫藥大學畢業,2010年獲得《傷寒論》專業碩士學位。 現任河南中醫藥大學張仲景傳承創新中心講師,每週在河南中醫藥大學舉辦仲景大講堂系列講座,教授學生回歸至簡至真的中醫經典思維,已經培養出一大批臨床療效顯著的青年中醫。
目錄
第一章熟讀經典很重要8
為什麼要強調讀經典8
讀經典醫書要保持平和的心態10
返本還源學經典11
讀經典要堅守的方法12
理、法、方、藥貫穿的看病模式13
淳於意讀經典三年大成13
同學提問14
第二章回歸古人的思維模式18
《黃帝內經》非一人一時之作18
古人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19
陰陽之道20
五行之道22
《黃帝內經》中的兩種思維體系:臟器系統與藏象系統24
秘而不宣的人迎氣口診脈法25
同學提問28
第三章觀天地,法陰陽30
中西方醫學思維的差异30
天地陰陽的運行規律32
人體陰陽的運行規律34
陽明之為病,胃中寒是也38
進一步細分人體狀態39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43
找找“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的感覺44
同學提問45
第四章六經脈證50
經典真正的靈魂——天地思維50
人體中風與中寒之機理51
六經病的產生與傳變原理53
每一經病的正治大法55
六經病誤治舉要57
痰飲病脈證論治61
“屬”病的治法63
判斷病人病情輕重與預測死期64
方不貴大而貴偏66
簡單實用的八綱辨證67
理法方藥一以貫之68
以指指月,指非月69
同學提問70
第五章《神農本草經》藥物談76
中藥治病之理——以偏糾偏76
《神農本草經》難懂之謎77
讀《神農本草經》的方法78
《神農本草經》將藥物分為三品的道理78
如何識別上中下三品藥物79
古人對中藥的認識——通過藥物的生長判斷藥物氣味80
認識天地間藥物的偏性82
再看許胤宗不著書之因87
附:也談中醫養生88
同學提問91
第六章張仲景常用中藥分析95
附子的氣味分析95
麻黃氣味苦溫考98
張仲景常用苦味藥分析100
張仲景常用辛味藥分析103
張仲景常用甘味藥分析105
葉天士用藥物氣味指導臨床思維初探105
失理而後法、失法而後方、失方而後藥106
同學提問108
第七章略談《靈樞經》中的針刺111
凡刺之道,畢於終始——《靈樞經》的精華篇章《終始》111
謹奉天道,請言終始——如何診斷人體邪氣所在113
凡刺之理,經脈為始——精確判斷該補瀉的經脈115
四時之氣,各有所在——精確判斷該補瀉的穴位117
補陰瀉陽,音氣益彰——詳細的補瀉手法121
補則益實,瀉則益虛——判斷補瀉手法是否成功125
經氣已至,候其自護——如何保持療效而不反彈127
粗之守形,上之守神128
同學提問129
第八章撥開迷霧學中醫133
中醫理論的迷霧133
學得越多,離道越遠135
分析出現迷霧的原因136
撥開迷霧的方法138
中醫的傳承140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142
同學提問143
再版後記145
後記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