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優勢,造就文明的多元匯聚
絲路要衝,思想文化的兼容整合
佛教聖地,東亞佛教的體系根源
全書共四章,400餘幅圖,聚焦在希臘化時代和犍陀羅文明中的希臘元素、貴霜帝國的王朝藝術、佛本生故事和佛傳故事在犍陀羅的再造、佛像與菩薩 像的興起等四個方面,著重揭示作為幾大文明匯聚地的犍陀羅是如何成為佛教的飛翔聖地,而佛教又是如何經過犍陀羅的再造逐漸東傳的歷史進程,是廣大讀者了解 貴霜藝術、犍陀羅歷史、佛教藝術較好的讀本。
孫英剛,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並獲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Ph.D.)。 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東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五台山國際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中國唐史學會理事、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研究員、《佛教史研究》(新文豐)及「國際佛教與中國宗教研究 叢書」(中西書局)主編以及國內外多種學術期刊編委。 多次受邀在歐美、日本、台灣地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學術講座和講課。 耶魯大學、東京大學、特拉維夫大學、日本中央大學、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等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 接受了中古史、佛教史、史學理論等的系統學術訓練。 先後出版《神文時代》《隋唐五代史》《犍陀羅文明史》等專著。 圍繞中古知識與信仰與政治世界的關係、中古佛教史等主題發表論文百餘篇。
何平,收藏家、獨立學者。 2014年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拍攝了大量佛教遺址及博物館館藏佛教資料照片。 2017年3月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再次前往阿富汗,並拍攝了紀錄片《尋訪犍陀羅》集《永遠的巴米揚》、第二集《佛國餘輝塔克西拉》。
緒論: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嗎-作為佛教飛翔之地的犍陀羅
一、作為文明十字路口的犍陀羅
二、「退化」的佛教史
三、佛經與佛像的出現
四、佛本生故事與佛傳故事的再造
五、在中國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佛缽”
六、菩薩的興起
第一章:希臘化時代與犍陀羅文明中的希臘元素
一、希臘——巴克特里亞時代
二、裝飾盤的世界和狄俄尼索斯信仰
三、赫拉克利斯:從希臘大力士到佛陀的保鑣
四、其他希臘諸神
第二章:貴霜帝國的王朝藝術
一、早期貴霜文明與佛教在犍陀羅的繁榮
二、佛教對地方神祇的吸收
三、迦膩色迦的政治、信仰與藝術表現
四、迦膩色迦重塑佛教中心:雀離浮圖與青銅舍利函
五、犍陀羅藝術中的佛缽:宗教、政治符號及傳法信物
第三章:佛本生故事和佛傳故事在犍陀羅的再造
一、輪回到犍陀羅的佛陀前世:犍陀羅藝術中的佛本生故事
二、將釋迦牟尼的生命歷程開端定在犍陀羅:燃燈佛授記
三、犍陀羅藝術中的佛陀一生:從出生到成道
四、犍陀羅藝術中的佛陀一生:從傳道到涅槃
五、佛陀的葬禮:涅槃與分舍利、建塔
六、聖物與容器
第四章:佛像與菩薩像的興起
一、佛內涵的變化與佛像的出現
二、幾種特殊佛像樣式
三、巴米揚的興起與衰落
四、犍陀羅菩薩信仰的興起與圖像製造
五、未來佛:犍陀羅的彌勒圖像
大犍陀羅地區大事年表
參考文獻
本書為穆罕默德·瓦利烏拉·汗先生晚年所著,是關於犍陀羅的第一本烏爾都文著作,由國家民間與傳統遺產研究所出版,出版時間為1988年或1989年。 著者曾在犍陀羅地區工作14年之久,在物質條件極為貧乏的漫長歲月裡,主要靠步行進行實地考察,故本書除徵引大量文獻資料外,還能結合著者本人長期考察所得,對 犍陀羅的地理沿革、歷史興衰、社會變遷,以及各種宗教和建築藝術作了較詳細的介紹,使讀者對犍陀羅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序/王鏑
譯者說明/陸水林
1吠陀和史詩的年代
吠陀文學
史詩文學
2古代文獻中的犍陀羅
吠陀
梵書
經書
《後禪定經》
奧義書
佛典與史詩
阿契美尼德帝國時期有關文獻
犍陀羅與摩揭陀的關係
希羅多德的著作
犍陀羅的範圍
衩始羅
3亞歷山大入侵時期的犍陀羅
亞歷山大入侵時的西北印度
亞歷山大入侵的背景
法顯與玄奘的記載
亞歷山大入侵後的犍陀羅
4孔雀帝國時代的犍陀羅
阿育王的石刻詔書
阿育王銘文中的犍陀羅
5孔雀帝國時代後至白匈奴入侵時期的犍陀羅
西元前89年至西元470年間有關犍陀羅的資料
「犍陀羅」名號之來源
6犍陀羅和中國旅行者
7十一世紀初有關犍陀羅的史料
比魯尼的《印度志》
卡蘭納的《諸王流派》
8犍陀羅的復活
犍陀羅的復活
大乘、小乘與犍陀羅佛教藝術
9犍陀羅雕塑藝術的歷程
犍陀羅藝術之前的雕刻藝術
犍陀羅雕刻藝術
巴克特里亞人
西徐亞人或塞種人
帕提亞人
貴霜
薩珊人
寄多羅貴霜
白匈奴
10咀衩始羅諸古城的發掘及其雕塑藝術
11皮爾山丘的發掘
西爾卡普的發掘
雙頭鷹廟
圓頂廟
E區的出土文物
犍陀羅石雕藝術
12錢幣上的佛陀像
13犍陀羅偶像雕刻與塑造藝術的興盛
14犍陀羅的赤陶塑像藝術
15大理石雕像
16犍陀羅的建築藝術和使用的建築材料
犍陀羅建築遺跡
犍陀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