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蕭天石先生(1908-1986)生於湖南邵陽縣龍山鄉文山村,晚年自號文山遁叟。幼治儒業,窮研經史;長究武學,深擅韜鈐;終參道佛,潛心玄妙。曾於南京、長沙、成都等地創辦出版社、書店及報刊雜誌,後移居台灣。先生致力於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尤其對於研究和發揚中華道學,竭盡了畢生的精力,被海內外讚譽為“刊萬世不刊之書,傳千聖不傳之學”,是公認的在20世紀研究與弘揚中華道教養生學的最大成就者。著輯有《今古樓全書》、《孫子戰爭理論之體系》、《大學中庸貫義》、《世界名將治兵語錄》……
編輯推薦
20世紀出現了兩位道家大師,一位是大陸的陳攖寧先生,創立了仙學;一位是海外的肅天石先生,創立了新道學。兩人均融通儒釋道三家,為中華養生學之集大成者。兩千年來《道德經》有數千家註解版本,是注本最多的中國典籍。本書被世人譽為“開二千餘年來前人未開之口,下二千餘年來前人未下之筆”。孝子《道德經》一書,上承五千年道統正脈,下啟億萬世聖教心傳。言其體,則博大精深,浩瀚無涯,虛無湛寂,圓通無礙。言其用,則物我同徹,內外雙融,理事兼賅,體用咸宜。言其學術思想,則窮極宇宙造化之源,包舉天人一貫之道,超越一切而又能涵蓋一切,陶鑄一切而又能終始一切。確為千古明燈。萬世聖經。
內容簡介
全書綱舉目張,體用兼賅,融通三家,而合百流。以”道”一以貫之。
自宇宙以至人士,不但為玄理派哲學書。且亦為實用主義哲學書。言道言德,言事言物。言虛言玄,言義言理,無不切合於人生實用!以之修道。以之養生,以之盡性,以之經世,以之治平天下,無用不宜;以之燮理陰陽,旋轉乾坤,化育萬物,參贊天地,概能圓融無礙,神用無窮。字字皆藏”活法天機”,而不死於文字章句訓詁義理下也。全書別樹心法,獨標玄義,雖發千古來先聖所未發之旨,然無不為千古來先聖所欲言而未言之義。
編輯推薦
20世紀出現了兩位道家大師,一位是大陸的陳攖寧先生,創立了仙學;一位是海外的蕭天石先生,創立了新道學。兩人均融通儒釋道三家,為中華養生學之集大成者。本書便是後一位道家大師蕭天石之作。全書共分五卷,以道家養生學的學術思想及修養方法為主幹,對儒佛兩家的上乘旨意兼收並舉,匯集前年道藏之精華,獨傳萬卷丹經之秘訣。
以性命雙修為一大總則,以超凡人聖、超聖入神、超神入化為三大綱宗
道家雖力主性命雙修,性命雙傳,實則仍顯於性學而秘於命學,故得性功之真傳易,而得命功之真傳則萬難,以其實為“天地之機緘,陰陽之樞紐”,不可輕洩。而丹經中多隱語喻詞者,亦即在此也。
本書首述道家學術旨要及道學源流等,以示統緒。次述道家獨標之養生丹法,各派俱羅,用供參證,溯流即可達源,殊途亦可同歸。 *後為道家之一般養生微旨,片言片語,珍侔星鳳,縱極平實,亦多了義;並儘可能使其合於現代化、淺進化、簡易化,俾人人能修,人人能成。凡過分玄奧難究者,則只略言之,而不期祥盡,以祥盡之理論與訣法,可於丹經中求之也。
內容簡介
東方文化三大主流中,言養生一事,則又以道家為明而圓通,徹達而完善。儒家偏於入世用世,偏於支離繁瑣;佛家偏於出世舍世,偏於寂滅消極;唯道家則主超世,可八可出,可用可藏,無二者之偏弊,而又能盡賅其所長也。故本書以“道家養生學”為名,並以其學術思想及修養方法為主幹,而對儒佛之上乘旨意,亦兼收並舉,以參以證,務求貫串融通而一之,示不偏廢也。
以性命雙修為一大總則,以超凡人聖、超聖入神、超神入化為三大綱宗
道家雖力主性命雙修,性命雙傳,實則仍顯於性學而秘於命學,故得性功之真傳易,而得命功之真傳則萬難,以其實為“天地之機緘,陰陽之樞紐”,不可輕洩。而丹經中多隱語喻詞者,亦即在此也。
編輯推薦
在20世紀出現了兩位道家大師,一位是大陸的陳攖寧先生,創立了仙學;一位是海外的蕭天石先生,創立了新道學。兩人均融通儒釋道三家,為中華養生之集大成者。該書便是蕭天石先生幾十年來發揚“新道學”的傳道集。本書所提倡的道法和丹法,融貫三家,會通百派,卻也有其獨特的思想。讀全部道藏,研究萬卷丹經,概須由此入手,否則便難窺其門徑。
內容簡介
道家之學,在諸子百學中,為博大高明。精微玄奧。自有古以來,我中華傳統歷史文化與學術思想。無不受其影響。道學重學行同融,內外兼養,而一以功夫、證驗與境界三者,為修行歷程之權衡,以為勘證。
本書為以道為宗。融契儒佛,會通諸子於一爐之新道學啟蒙書;於萬卷丹經,尤能解脫縛律,不落恆蹊,提其玄要,擷其神髓,以為生命煉養、人生修證之用。全書力主功夫與理論並重,聖功與神化同參。玄言百出,精義絕神,特創生命哲學之新局,凡所敷陳,本末兼賅,體用無遺,實為丹道門庭別開生面、獨成一家言之學。
內容簡介
古往今來,談人生修養之圖籍,可謂汗牛充棟,而在經、史、子、集各書中,尤隨在可見,然類皆吉光片羽,其能融貫中西學說,博通百家*要,為有系統之敘述,著有專籍,使人窮達可參,雅俗共賞,終生受用不盡者,當首推蕭君天石所著《世界偉人成功秘訣之分析》一書。五卷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縱橫家與雜家以及歷代諸子百家理論之精華。其間輔之西方學說,證之以歷史因果,融會貫穿,卓達上乘,不但為人生立身處世、超凡入聖之南針,亦為建功立業、經世治平之寶典。全書本末兼賅,體用咸備,提倡固有道德與講求光大人生之旨趣相契合;振人心而勵末俗,彰正義而轉世風,此書殆有其非常之貢獻,可斷言也。
內容簡介
禪雖重參悟修證,重實地做功夫,唯禪乃無為道人,最上乘禪,切忌墮在有為法中。故其為道也,參為無參之參,無參無不參;悟為無悟之悟,無悟無不悟;修為無修之修,無修而不修;證為無證之證,無證無不證。於虛極靜篤、寂定空冥時,一靈獨耀,神光晃晃,全體內外,渾成一片,心明性見,究竟涅槃,便自頓超直入先天地境界矣。
禪以心為宗。以無門為法門。超凡聖而非凡聖所能測,超理悟而非理悟所能窮,超名相而非名相所能極,超時空而非時空所能囿,且複超文字而非文字所能詮,超語言而非語言所能傳,超生死而非生死所能限,超佛法而非佛法所能範。無所不超而又一無所超。一無所住而又無所不住。故其為道,難言也。亦不可以言傳也。而其為義。難指也,亦不可以指指也。設有一於是,則死矣!禪以活法為天機。一如道家之丹宗然。一陷死地。豈得證禪!